白话文>教学教案>小学教案>五年级教案>泊船瓜洲教学实录(优秀3篇)

泊船瓜洲教学实录(优秀3篇)

时间:2024-01-21 10:46:28

师:同学们,你们还记得上学期吴方写的那篇名叫《别离》的日记吗?吴方,你能再把那篇日记口述一次吗?它山之石可以攻玉,这里是勤劳的编辑帮大伙儿找到的泊船瓜洲教学实录(优秀3篇),欢迎参考。

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篇一

师:同学们,你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已积累了不少古诗,我们来对诗好吗?

生:好!

师:你们先来出诗的上句,我来对诗的下句。

生1:停车座爱枫林晚,——

师:霜叶红于二月花。

生2:小荷才露尖尖角,——

师:早有蜻蜓立上头。

生3:两岸猿声啼不住,——

师:???你们太厉害了,谁来帮帮我?

生4:轻舟已过万重山。

师:你们积累的古诗真多,现在我来出诗的上句,你们对诗的下句,好吗?

桃花潭水深千尺,——

生1:不及汪伦送我情。

师:真棒!孤帆远影碧空尽,——

生:唯见长江天际流。

师:真是对答如流呀!独在异乡为异客,——

生:每逢佳节倍思亲。

师:真好!这句诗诗哪首诗的名句,还记得吗?

生: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

师:咱们一起来背背好吗?

师生同背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

师: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,知道吗?

生1: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,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。

生2: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感情。

师:说的很好!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经典诗文里,有写亲情的,有写友情的,有写景物的,还有写思乡情的,等等。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学习《泊船瓜洲》这首古诗,看看这首古诗折射出作者怎样的情怀。

师:请大家把这首古诗读上两遍,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,读得字正腔圆。

生:自由读古诗

师:你们读得真投入,哪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听?

生:读古诗,读错一个音。

师:这首诗中有六个多音字,你读对了五个,很了不起!“间”在这读第四声,在这是间隔的意思。谁能用这个音组个词?

生1:黑白相间

生2:间隔、间苗、间断、间谍

师:你的积累真丰富,一口气说出了四个词语!我们读古诗,不但要把音读准,还要尽可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,你们试试!

生:摇头晃脑读古诗

师:谁来读给大家听?

生:读,节奏感不强。

师:同学们,想要把古诗读得有韵味,其实是有窍门的,读时,一声和二声的音拖长读,三声和四声的音读得短一些,这样长短相间,诗的节奏感就出来了,你们试试!

生:有韵味地读诗

师:谁再来读给大家听?

生:读得可真好!大家一起来读!

师:请大家默读古诗,借助下面的注释,想想诗的大概意思是什么。

师:谁来说说诗的前两行的大概意思。

生:京口和瓜洲仅一江只隔,而京口到钟山也只隔着数重山。

师:说得很到位!在这两行诗中有三个地名,能在简图上标示出来吗?(师在黑板上画长江简图,并大概标注三个地名的位置)

一生在黑板上标注

师:有没有不同意见的?

生1:瓜洲应该在上面,京口在下面

师:为什么?

生:注释中说瓜洲在长江的北面,上北下南,所以瓜洲在上面,京口在下面。

师:你会从书中找原因,非常会学习!看着这幅简图再说说前两行诗的大意。

师:同学们,在你们看来,诗人离家近还是远?

一部分学生说近,一部分学生说远

师:你来说说近的原因

生1:我通过“一水”知道,那么宽的长江在作者看来仅仅是一道水罢了,所以他离家近,并且他想家。

师:你能抓住重点词来体会,并且体会得很深刻

生2:我还通过“只隔”一词体会到诗人离家近,就是仅仅隔着几座山。

师:那认为远的同学能不能说说理由呢?

生:长江那么宽,山路那么难走,再说古代交通又不便,所以说很远。

师:你们说得都有道理。在交通不便的古代,一道长江水,数重大山,可谓是山高水长,路途遥远,可在作者看

师:你设身处地在为作者想,你体会到了他想家的情,真好!

生:我觉得作者他想家,想亲人

师:是呀!通过字里行间,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,带着这种感受,读读这两行诗诗!

师:后两行的大意是什么?

生: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,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到自己的家乡?

师:说得很好!请大家看这行(出示幻灯片):春风又绿江南岸,文字本是有情物,读到这行时,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?耳中仿佛听到了什么?

学生用语言描绘眼中和耳中的春天

师:多美的春天呀!同学们,这个又字,我们不能忽视,就是这个“又”字,让诗人不由得想到:春天去了,有再来的时候,可我这一走,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呀?诗人他怎能不想——

生:(读)明月何时照我还。

师:遥望着美丽的故乡,遥想着家乡的亲人,诗人他怎能不问——

生:(读)明月何时照我还。

师:诗人就这么想着,望着,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又出现在眼前,一丝丝甜蜜的回忆又掠过心头,一处处揪心的场景弥漫在胸中。同学们,诗人在家乡会度过哪些难忘的时光,你们能想到吗?请用“我仿佛看到了,那是一个……的日子,诗人在干什么,感受是什么”来写诗人在家乡生活的一处场景。

学生写话,教师巡视

师:谁先来汇报一下?

生1: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,诗人和家人一起去郊游,他们是多么幸福!

师:你是一个用心感受生活的孩子!

生2: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,诗人和家人坐在庭院里,一边赏月,一边聊天,生活是多么美好!

师:团团圆圆一家亲,多么温馨的画面!

生3:我仿佛看到了那是雨后初晴的一天,诗人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泛舟湖上,饮酒品诗,是多么的惬意!

师:是呀!和朋友在一起的日子是特别让人难忘的!同学们,诗人现在泊船在瓜洲,和家人团团圆圆,尽享天伦之乐还能吗?

生:不能

师:眼前只见(出示幻灯片)——

生(男):京口瓜洲一水间,钟山只隔数重山。

师:和朋友一起饮酒品诗还能吗?

生:不能

师:眼前只见(出示幻灯片)——

生(女):京口瓜洲一水间,钟山只隔数重山。

师:一切都已远去,相伴诗人的只有这轮明月,只有这轮明月呀!明月何时照我还,是诗人肺腑的仰天长问,是诗人刚刚离开家就来问明月,同学们,你们有什么要问诗人的吗?

生1:我想问:诗人你那么舍不得离开家,为什么还要离开呢?

生2:诗人他为什么要离开家?

师:相信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疑问,老师准备了一段资料,相信同学们读过之后就会明白。(出示幻灯片)

资料: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、文学家、思想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公元1070年,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,领导变法。变法对富国强兵起到积极的作用,但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,遭到守旧派的反对。1074年,王安石无奈辞去宰相职务,任江宁知府。1075年2月,宋神宗再次任用王安石为宰相。官场的复杂,前途的迷茫,使王安石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,他两次请求辞去宰相之职,宋神宗都不批准。这年春天,迫于无奈,王安石只好勉强上任。北上京城途经瓜洲时,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《泊船瓜洲》。

师:同学们,你们明白了吗?

生:明白了

师:明白什么了?

生1:诗人他被逼无奈才离开了家,所以他特别不愿离开家

生2:诗人他极不情愿离开了家,他其实不想去当宰相

生3:诗人是身不由己的,皇帝的话他不敢不听

师:你们有着很强的感悟力!是呀,通过这段资料,我们读出了一个被逼无奈的王安石,一个身不由己的王安石,一个无可奈何的王安石。诗人他无可奈何离家而去,只好问明月(出示幻灯片)——

生1:明月何时照我还。

诗人他身不由己离家而去,只有问明月(出示幻灯片)——

生2:明月何时照我还。

诗人他被逼无奈离家而去,只能问明月(出示幻灯片)——

生3:明月何时照我还。

诗人他恋恋不舍离家而去,发自肺腑地问明月(出示幻灯片)——

生全体:明月何时照我还。

师:有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?

生1:诗人对家乡无限的留恋之情!

生2:诗人思念家乡亲人,思念家乡的感情!

生3:诗人是多么想家,舍不得亲人!

师:同学们,你们已经走进了诗人的内心,用自己的心去体悟诗人的心!大家一起来朗诵这首诗!

生声情并茂地朗诵

师:能背诵下来吗?

生背诵

师:同学们,自古以来,描写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有好多,老师在这收集了一些,大家一起来读读!

诗句:

悠悠天宇旷,切切故乡情。(张九龄)

浮云终日行,游子久不至。(杜甫)

落叶他乡树,寒灯独夜人。(马戴)

明月有情应识我,年年相见在他乡。(袁枚)

家在梦中何日到,春生江上几人还?(卢纶)

江南几度梅花发,人在天涯鬓已斑。(刘著)

师:同学们,思乡是一种美好的感情,大家课下可以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词;同学们也可以给远方的亲人写封信,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。

师: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,下课!

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篇二

学习目标:

1.自选方法学习古诗,“读读、背背、议议、画画、写写”。

2.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自学,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、处理信息的能力。

3.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,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。

【评:依据新课程标准,突出语文实践活动,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】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

1.准备上课。回忆已学的与月相关的古诗,《古朗月行》、《静夜思》、《枫桥夜泊》……

2.认识课题。

师:王安石的《泊船瓜洲》也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,大家首先一起来研究一下“泊”字。

(教师板书课题。出示字典中“泊”字的两个音节(bó pó)及其不同的意义,选择正确的读音。齐读课题。)

师:谁能根据课前的资料搜集说说“瓜洲”在什么地方?

生:“瓜洲”现在扬州的一小镇,位于长江北岸。

师:“泊船瓜洲”的意思是说把船停靠在瓜洲岸边。课前你们搜集了哪些关于这首诗的背景资料,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。

生:王安石,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,文学家,诗人。

生:……

3.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。

师:我们已经学过好多古诗了,你打算怎样学习这首诗呢?

生:学古诗要先背诵。

师:先要

生:读熟,还要懂得意思。

生:还要求默写。……

(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,板书“读、议、背、写”)

师:我们就按这顺序和方法学习。

【评: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”。这“主体”地位怎样才能得到落实?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推进学习的实践活动中。背诵古诗,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,创造平等的交流机会。让学生制定学习程序与方法,使而后的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。】?

二、读诗

1.试读。

师: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,先读诗。请自由轻声读诗,注意读准字音。

(学生自由试读)

2.正音。讨论并读准以下字。

京口瓜洲一水间(jiān jiàn),

钟山只隔数(shù shǔ)重(zhòng chóng)山。

春风又绿江南岸,

明月何时照我还(hái huán)

3.自由读古诗,或同桌互读。

【评:没有理解字词句,就让学生读行吗?行!因为古诗虽然比现代文难理解,但由于篇幅短,又琅琅上口。因此可以先让学生读准、读通。正音是关键。余下的在读中自悟,稍作点拨,理解内容就容易多了】

4.师生共同读。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,然后师范读。

师:同学们读得这么尽兴,老师也想读,行吗?

生:(齐声)好!

师:(配音范读)老师读得好吗?

生:好!

师:谢谢同学们的鼓励,老师再读一遍!(再读,学生有激情地高声朗读)

【评:平等地对待学生,真诚地征求意见,注重了对学生的鼓励,课堂充满了亲和力】

三、背诵

1.试背。

师:都会背读了,现在你们想干什么?

生:(大部分)背书!

师:背书就背书。自己试试怎样背得快。

(学生纷纷高声背诵,课堂书声朗朗)

【评:教师根据课堂进度,顺应学生心理,灵活地变动顺序,让学生马上背诵。弹性的教学使学生主体性得到落实】

2.汇报背诵结果。

师:谁愿意背诵?

(三位同学同时站起来背诵)

师:还有谁要背?(全班大部分同学站起来集体背诵)

师:(看到还有几位同学没背)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,大胆地站起来,老师和你们一起背。

(余下的几位同学与老师一道背诵:《泊船瓜洲》京口瓜洲一水间,钟山只隔数重山。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)

【评:班级学生人数多,课堂个体背诵涉及面又小,面向全体不好操作。以上这个片断值得借鉴】

四、议议

1.交流收获,粗通诗意。

师:通过诵读,你一定读懂了不少的内容。四人一组交流,再结合你手边的资料讨论讨论,看看你们弄懂了哪些字、词、句的意思呢?还有哪些词句读不懂吗?在学习片上写下你的收获和疑惑。时间10分钟。

(10分钟后全班交流学习收获)

师:汇报一下你的读书收获,好吗?

生:老师,我知道了“间”,在这里读作jiàn ,是“间隔”的意思。

生:老师,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,“京口”在长江南岸,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。 钟山: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。

师:谁能将诗中“瓜洲”、“京口”、“钟山”的按方位画一个简图?

(学生上黑板试画图)

◎钟山        △△△△

◎京口

~~~~~~~~~~~~~~~~

~~~~~~~~~~~~~~~~

◎瓜洲

师:诗以“泊船瓜洲”为题,点明诗人的立足点。首句“京口瓜洲一水间”写了望中之景,诗人站在瓜洲渡口,放眼南望,看到了南边岸上的“京口”与“瓜洲”这么近,中间隔一条江水。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,也不远了。

生:请问老师,“还”是什么意思?

师:老师提供资料让你们自己选择判断。

(师根据学生提问点击课件,屏幕展示以下内容。

〈1〉数重:几层。

〈2〉绿:吹绿了。

〈3〉还:①指归还。②指的是返回。

(学生对照诗句讨论后选择了第二种解释)

师:还有什么弄不懂的字词吗?谁能按书上注释加上自己的理解来说说诗的大意呢?

(说说全诗大意。先同桌互说,再汇报说。)

2、体会诗的情感,简笔勾画。

师:读到这儿,你知道诗人的写作目的了吗?

生: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小诗,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、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。

师:诗中哪些词、句可以感受到诗人这种思乡的情绪呢?

生:“钟山只隔数重山”中的“只隔”,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。

生:“明月何时照我还。”

生: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中的“又绿”可以看出诗人的思乡之情。?

师:据说,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中的“绿”字,诗人在作诗过程中曾九过多次,最后定稿时才用了“绿”字。试想象,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呢?

生:可以用“到”字,吟作“春风又到江南岸。”

生:可以用“过”字。

生:还可以用“来”。

师:诗的第三句继续写景,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,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。诗人为什么选作“绿&rdq baihuawen.cn 白话文…uo;字呢?

生:“绿”字写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绿色,写出了颜色的美,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热爱,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。

师:“绿”是吹绿的意思,是使动用法,用得绝妙。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,从“到”“过”“入”“满”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“绿”字。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,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。结句“明月何时照我还”,诗人眺望已久,不觉皓月初上,诗人用疑问的句式,想象出一幅“明月”“照我还”的画面,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。

【评:给予充分的时间,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,自学讨论,对这首古诗无疑是一种好办法。】

五、画画

1、启发。

师: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。我们再体会一下,诗人写出了一江之隔的几个地点,还展示了春的新绿,月的皎洁。色泽鲜明,多么美丽啊!在你们头脑里,一定能画出了一幅绚丽的图画。现在,你想做些什么?

生:我想用彩笔来画画看。

生:我想写一写,把这首诗默写出来。

师:好的,请选择你喜爱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。写字时,书写要工整。画画时注意自己笔下的景物特点,加点彩色最好。待会将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。好吗?

生:好。

2.全班同学安静地写画。

3.反馈。

师:写完的同学上来将作品投影放大给大家欣赏,最好做些介绍。

生:(操作展示仪放大作业)我画的是一轮明月,一道江水,一片新绿,几重高山。诗人站在瓜洲岸边,仰望明月。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

生:(同上)我竖着写诗,大人写诗都是这样写的,大家觉得好不好?

(全班鼓掌。又有几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。)

【评:课堂要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,充分展现儿童的天性。让成功的体验内化为继续学习与发展的动力】

六、延伸

1.补充写王安石的诗供学生选择自读。

师:同学们学得很好。《泊船瓜洲》是小学阶段学习的唯一一首王安石写的诗。王安石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。他的许多作品脍炙人口。老师从其他地方选新编了几首印发给你们,可以自由选读。

(全班同学或自读、或同桌读、或几个人讨论)

2.自由点击课件资料深入学习。

师:老师的课件内有这几首诗的详细资料,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台自己点击。

(几位同学主动上台点击课件相关内容,浏览讨论)

【评: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利用阅览室、图书馆、网络等查阅资料,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。是一个有益的尝试】

3.下课了,老师将一张软盘寄放在班长处,让家有电脑又有兴趣的同学借回家自学。

总评:

这节课根据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参与读、讲、背、写的语文实践,体现了三点。?

1.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。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过程本质所决定的,学是内因,教是外因,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。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,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,让学生自觉地投身于学习中,才能保证落实主体地位。这节课从三方面做了努力。一是时间上给予保证,力避逐字逐句的梳理分析,节约时间让学生多读多写;二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,掌握学习方法;三是教者平等地对待学生。课始与学生商定学习方法,课中放手让学生学习、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,课后留给学生广阔的学习与探索空间。

2.面向全体,着眼发展。教者尊重每个学生,让全班学生都有展现的机会,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与方法,学生在课内点击课件资料自学,回家通过软盘自学,沟通了课内课外,拓展了学习空间,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。

3.落实了思想教育内容。这节课力求通过学生的语文实践中感悟内容,在拓展延伸中初步感知祖国文化遗产的丰富,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的感情。

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篇三

师:同学们,你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已积累了不少古诗,我们来对诗好吗?

生:好!

师:你们先来出诗的上句,我来对诗的下句。

生1:停车座爱枫林晚,——

师:霜叶红于二月花。

生2:小荷才露尖尖角,——

师:早有蜻蜓立上头。

生3:两岸猿声啼不住,——

师:???你们太厉害了,谁来帮帮我?

生4:轻舟已过万重山。

师:你们积累的古诗真多,现在我来出诗的上句,你们对诗的下句,好吗?

桃花潭水深千尺,——

生1:不及汪伦送我情。

师:真棒!孤帆远影碧空尽,——

生:唯见长江天际流。

师:真是对答如流呀!独在异乡为异客,——

生:每逢佳节倍思亲。

师:真好!这句诗诗哪首诗的名句,还记得吗?

生: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

师:咱们一起来背背好吗?

师生同背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

师: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,知道吗?

生1: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,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。

生2: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感情。

师:说的很好!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经典诗文里,有写亲情的,有写友情的,有写景物的,还有写思乡情的,等等。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学习《泊船瓜洲》这首古诗,看看这首古诗折射出作者怎样的情怀。

师:请大家把这首古诗读上两遍,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,读得字正腔圆。

生:自由读古诗

师:你们读得真投入,哪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听?

生:读古诗,读错一个音。

师:这首诗中有六个多音字,你读对了五个,很了不起!“间”在这读第四声,在这是间隔的意思。谁能用这个音组个词?

生1:黑白相间

生2:间隔、间苗、间断、间谍

师:你的积累真丰富,一口气说出了四个词语!我们读古诗,不但要把音读准,还要尽可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,你们试试!

生:摇头晃脑读古诗

师:谁来读给大家听?

生:读,节奏感不强。

师:同学们,想要把古诗读得有韵味,其实是有窍门的,读时,一声和二声的音拖长读,三声和四声的音读得短一些,这样长短相间,诗的节奏感就出来了,你们试试!

生:有韵味地读诗

师:谁再来读给大家听?

生:读得可真好!大家一起来读!

师:请大家默读古诗,借助下面的注释,想想诗的大概意思是什么。

师:谁来说说诗的前两行的大概意思。

生:京口和瓜洲仅一江只隔,而京口到钟山也只隔着数重山。

师:说得很到位!在这两行诗中有三个地名,能在简图上标示出来吗?(师在黑板上画长江简图,并大概标注三个地名的位置)

一生在黑板上标注

师:有没有不同意见的?

生1:瓜洲应该在上面,京口在下面

师:为什么?

生:注释中说瓜洲在长江的北面,上北下南,所以瓜洲在上面,京口在下面。

师:你会从书中找原因,非常会学习!看着这幅简图再说说前两行诗的大意。

师:同学们,在你们看来,诗人离家近还是远?

一部分学生说近,一部分学生说远

师:你来说说近的原因

生1:我通过“一水”知道,那么宽的长江在作者看来仅仅是一道水罢了,所以他离家近,并且他想家。

师:你能抓住重点词来体会,并且体会得很深刻

生2:我还通过“只隔”一词体会到诗人离家近,就是仅仅隔着几座山。

师:那认为远的同学能不能说说理由呢?

生:长江那么宽,山路那么难走,再说古代交通又不便,所以说很远。

师:你们说得都有道理。在交通不便的古代,一道长江水,数重大山,可谓是山高水长,路途遥远,可在作者看

师:你设身处地在为作者想,你体会到了他想家的情,真好!

生:我觉得作者他想家,想亲人

师:是呀!通过字里行间,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,带着这种感受,读读这两行诗诗!

师:后两行的大意是什么?

生: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,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到自己的家乡?

师:说得很好!请大家看这行(出示幻灯片):春风又绿江南岸,文字本是有情物,读到这行时,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?耳中仿佛听到了什么?

学生用语言描绘眼中和耳中的春天

师:多美的春天呀!同学们,这个又字,我们不能忽视,就是这个“又”字,让诗人不由得想到:春天去了,有再来的时候,可我这一走,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呀?诗人他怎能不想——

生:(读)明月何时照我还。

师:遥望着美丽的故乡,遥想着家乡的亲人,诗人他怎能不问——

生:(读)明月何时照我还。

师:诗人就这么想着,望着,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又出现在眼前,一丝丝甜蜜的回忆又掠过心头,一处处揪心的场景弥漫在胸中。同学们,诗人在家乡会度过哪些难忘的时光,你们能想到吗?请用“我仿佛看到了,那是一个……的日子,诗人在干什么,感受是什么”来写诗人在家乡生活的一处场景。

学生写话,教师巡视

师:谁先来汇报一下?

生1: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,诗人和家人一起去郊游,他们是多么幸福!

师:你是一个用心感受生活的孩子!

生2: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,诗人和家人坐在庭院里,一边赏月,一边聊天,生活是多么美好!

师:团团圆圆一家亲,多么温馨的画面!

生3:我仿佛看到了那是雨后初晴的一天,诗人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泛舟湖上,饮酒品诗,是多么的惬意!

师:是呀!和朋友在一起的日子是特别让人难忘的!同学们,诗人现在泊船在瓜洲,和家人团团圆圆,尽享天伦之乐还能吗?

生:不能

师:眼前只见(出示幻灯片)——

生(男):京口瓜洲一水间,钟山只隔数重山。

师:和朋友一起饮酒品诗还能吗?

生:不能

师:眼前只见(出示幻灯片)——

生(女):京口瓜洲一水间,钟山只隔数重山。

师:一切都已远去,相伴诗人的只有这轮明月,只有这轮明月呀!明月何时照我还,是诗人肺腑的仰天长问,是诗人刚刚离开家就来问明月,同学们,你们有什么要问诗人的吗?

生1:我想问:诗人你那么舍不得离开家,为什么还要离开呢?

生2:诗人他为什么要离开家?

师:相信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疑问,老师准备了一段资料,相信同学们读过之后就会明白。(出示幻灯片)

资料: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、文学家、思想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公元1070年,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,领导变法。变法对富国强兵起到积极的作用,但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,遭到守旧派的反对。1074年,王安石无奈辞去宰相职务,任江宁知府。1075年2月,宋神宗再次任用王安石为宰相。官场的复杂,前途的迷茫,使王安石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,他两次请求辞去宰相之职,宋神宗都不批准。这年春天,迫于无奈,王安石只好勉强上任。北上京城途经瓜洲时,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《泊船瓜洲》。

师:同学们,你们明白了吗?

生:明白了

师:明白什么了?

生1:诗人他被逼无奈才离开了家,所以他特别不愿离开家

生2:诗人他极不情愿离开了家,他其实不想去当宰相

生3:诗人是身不由己的,皇帝的话他不敢不听

师:你们有着很强的感悟力!是呀,通过这段资料,我们读出了一个被逼无奈的王安石,一个身不由己的王安石,一个无可奈何的王安石。诗人他无可奈何离家而去,只好问明月(出示幻灯片)——

生1:明月何时照我还。

诗人他身不由己离家而去,只有问明月(出示幻灯片)——

生2:明月何时照我还。

诗人他被逼无奈离家而去,只能问明月(出示幻灯片)——

生3:明月何时照我还。

诗人他恋恋不舍离家而去,发自肺腑地问明月(出示幻灯片)——

生全体:明月何时照我还。

师:有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?

生1:诗人对家乡无限的留恋之情!

生2:诗人思念家乡亲人,思念家乡的感情!

生3:诗人是多么想家,舍不得亲人!

师:同学们,你们已经走进了诗人的内心,用自己的心去体悟诗人的心!大家一起来朗诵这首诗!

生声情并茂地朗诵

师:能背诵下来吗?

生背诵

师:同学们,自古以来,描写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有好多,老师在这收集了一些,大家一起来读读!

诗句:

悠悠天宇旷,切切故乡情。(张九龄)

浮云终日行,游子久不至。(杜甫)

落叶他乡树,寒灯独夜人。(马戴)

明月有情应识我,年年相见在他乡。(袁枚)

家在梦中何日到,春生江上几人还?(卢纶)

江南几度梅花发,人在天涯鬓已斑。(刘著)

师:同学们,思乡是一种美好的感情,大家课下可以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词;同学们也可以给远方的亲人写封信,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。

师: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,下课!

最新范文

《莫高窟》赏析【优秀4篇】01-21

“组合图形的面积”教学设计【优秀8篇】01-21

难忘的一课(优秀6篇)01-20

《我的“长生果”》课堂实录精选3篇01-20

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8篇01-20

音乐之都维也纳 教案优秀9篇01-19

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01-18

捅马蜂窝教学设计(精选7篇)01-18

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(优秀7篇)01-18

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(优秀6篇)01-17

127 58272